歡迎訪問《別有病》網(wǎng)站

bybcn
別有病首頁>>原創(chuàng)>> 書評>> 精讀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玉機真臟論篇第十九②

精讀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玉機真臟論篇第十九②

byb.cn
[書評] 作者 :XJ 日期:2012-9-10 08:01
【分頁導航】


  【原文


  黃帝曰:五藏相通,移皆有次。五藏有病,則各傳其所勝;不治,法三月,若六月,若三日,若六日,傳五藏而當死,是順傳所勝之次。故曰:別于陽者,知病從來;別于陰者,知死生之期。言知至其所困而死。

 

  是故風者百病之長也。

  今風寒客于人,使人毫毛畢直,皮膚閉而為熱,當是之時,可汗而發(fā)也;或痹不仁腫痛,當時之時,可湯熨及火灸刺而去之。

  弗治,病入舍于肺,名曰肺痹,發(fā)咳上氣;

  弗治,肺即傳而行之肝,病名曰肝痹,一名曰厥,脅痛,出食,當是之時,可按若刺耳;

  弗治,肝傳之脾,病名曰脾風,發(fā)癉,腹中熱,煩心,出黃,當此之時,可按、可藥、可浴;

  弗治,脾傳之腎,病名曰疝瘕,少腹冤熱而痛,出白,一名曰蠱,當此之時,可按、可藥;

  弗治,腎傳之心,病筋脈相引而急,病名曰瘛,當此之時,可灸、可藥;

  弗治,滿十日法當死。

  腎因傳之心,心即復反傳而行之肺,發(fā)寒熱,法當三歲死,此病之次也。然其卒發(fā)者,不必治于傳;或其傳化有以次,不以次入者,憂恐悲喜怒,令不得以其次,故令人有大病矣。因而喜大虛,則腎氣乘矣,怒則肝氣乘矣,悲則肺氣乘矣,恐則脾氣乘矣,憂則心氣乘矣,此其道也。故病有五,五五二十五變,及其傳化。傳,乘之名也。


  【點評】此段說的是風寒侵入人體一步一步的過程。如果不及時治理,就會一步一步深入至人死亡。

  ①移皆有次

  ,指疾病傳播的路徑;

  ,次序。


 ?、?strong>法三月,若六月

  法,標準、規(guī)范,意指,依常規(guī),三個月

  ,語氣助詞。

 

 ?、?strong>是順傳所勝之次

  勝,指五行之中的相克;

  次,次序。

 

  ④別于陽者,知病從來;別于陰者,知死生之期

  別,區(qū)別,分辨之義。

 

  ⑤言知至其所困而死:所困,不勝之意。指至其所不勝的臟氣當旺之時令則死,如脾病至肝當旺之時,則土不勝木克,故死。


  ⑥今風寒客于人,客,客居之意,意指風侵襲人體,并駐留客居在皮膚腠理之間。

 

  ⑦或痹不仁腫痛:不仁,指肌膚肢體麻木,不靈便。


 ?、?strong>肺痹,病名。由皮痹入舍于肺而成。亦稱皮痹。主證煩滿喘嘔,胸背痛,右脅刺痛,牽引缺盆。


 ?、?strong>肝痹,病名。痹病邪侵肝臟出現(xiàn)的病證,亦可由筋痹發(fā)展而成?;蚍Q為筋痹。


  ⑩出食,指嘔吐。


  11、可按若刺耳,

  按,按摩;

  若,語氣詞;

  刺,針刺;

  耳,語氣助詞。


  12、脾風,為脾受風邪之病。《素問·風論》:“脾風之狀,多汗惡風,身體怠惰,四肢不欲動,色薄微黃,不嗜食,診在鼻上,其色黃?!薄端貑枴び駲C真藏論》:“肝傳之脾,病名曰脾風,發(fā)癉,腹中熱,煩惱,出黃?!贝瞬№毰c太陽病、太陰病和一些濕病相區(qū)別。治宜白術(shù)湯。


  13、疝瘕,疝瘕 ,病名。寒邪與臟氣相搏,結(jié)聚少腹,冤熱而癇,溲出血液者。亦稱疝(疒^頹)、蠱者。《素問·玉機真臟論》:“脾風勿治。脾傳之腎,病名曰疝瘕,少腹冤熱而痛,出白,一名曰蠱?!薄吨T病源候論》卷二十:“疝者痛也,瘕者假也,其病雖有結(jié)瘕而虛假可推移,故謂之疝瘕也。由寒邪與臟腑相搏所成。其病腹內(nèi)急痛,腰背相引痛,亦引小腹痛?!薄额愖C治裁》卷七治用烏頭梔子湯加橘核、桃仁、吳萸。


  14、?。╟hì ),中醫(yī)指手腳痙攣,因歪眼斜的癥狀。亦稱“抽風”。


  15、則腎氣乘矣,乘(shèng),同勝,五行相克之“克”意。


  【整段翻譯

  黃帝道:五臟是相通連的,病氣的轉(zhuǎn)移,都有一定的次序。假如五臟有病,則各傳其所勝;若不能掌握治病的時機,那么三個月或六個月,或三天,或六天,傳遍五臟就當死了,這是相克的順傳次序。所以說:能辨別三陽的,可以知道病從何經(jīng)而來;能辨別三陰的,可以知道病的死生日期,這就是說,知道他至其所不勝而死。


  所以說,風為六淫之首是百病之長。

  風寒中人,使人毫毛直豎,皮膚閉而發(fā)熱,在這個時候,可用發(fā)汗的方法治療;至風寒入于經(jīng)絡,發(fā)生麻痹不仁或腫痛等癥狀,此時可用湯熨(熱敷)及火罐、艾炙、針刺等方法來祛散。

  如果不及時治療,病氣內(nèi)傳于肺,叫做肺痹,又叫做肝厥,發(fā)生脅痛、吐食的癥狀,在這個時候,可用按摩或者針刺的方法;

  如不及時治療,就會傳行于脾,叫做脾風,發(fā)生黃,腹中熱,煩心,小便黃色等癥狀,在這個時候,可用按摩、藥物或熱湯沐浴等方法;

  如再不治,就會傳行于腎,叫做瘕,少腹煩熱疼痛,小便色白而混濁,又叫做盅病,在這個時候,可用按摩、或用藥物;

  如再不治,病就由腎傳心,發(fā)生筋脈牽引拘攣,叫做瘛病,在這個時候,可用炙法,或用藥物;

  如再不治,十日之后,當要死亡。

  倘若病邪由腎傳心,心又復反傳于肺臟,發(fā)為寒熱,發(fā)當三日即死,這是疾病傳行的一般次序。假如驟然爆發(fā)的病,就不必根據(jù)這個相傳的次序而治。有些病不依這個次序傳變的,如憂、恐、悲、喜、怒情志之病,病邪就不能依照這個次序相傳,因而使人生大病了。如因喜極傷心,心虛則腎氣相乘;或因大怒,則肝氣乘脾;或因悲傷,則肺氣乘肝;或因驚恐,則腎氣虛,脾氣乘腎;或因大憂,則肺氣內(nèi)虛,心氣乘肺。這是五志激動,使病邪不以次序傳變的道理。所以病雖有五,及其傳化,就有五五二十五變。所謂傳化,就是相乘的名稱。
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