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訪問《別有病》網站

bybcn
別有病首頁>>網評>> 事件>> 不愛回家是我的錯嗎

不愛回家是我的錯嗎

byb.cn
[事件] 作者 :byb.cn 日期:2024-5-23 00:01

    【byb.cn 】(來源:生命時報)浙江讀者楊女士來信:我今年30歲,是家中獨女,出生在小縣城。從讀大學開始,我就離開家鄉(xiāng),一直到現(xiàn)在,都是獨自在外。我和家人的關系一直比較疏遠,比如當我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同學、同事每天都聯(lián)系父母的時候,我才想起我好像一兩個月都沒和他們聯(lián)系過。


  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盧曉慧

  《生命時報》 2024-04-26 第1795期 第15版


  大學的時候,同學都熱切期盼寒暑假回家,我好像沒什么感覺,“家”對我而言沒有那種吸引力,“回到家又怎樣呢,生活不是一樣嗎”,我是這么想的。工作以后,我回家的頻率更低了,每年五一、十一看同事興奮地買車票、機票,千辛萬苦回家,我就會覺得自己特別“不孝”。

  最近兩三年,我更抗拒回家了,這可能與父母關系不好有關。他們在我小的時候十分相愛,但這十幾年有過激烈的矛盾,和婆媳關系、外遇等有關,現(xiàn)在雖趨于平靜,但好像沒什么感情可言,甚至有各過各的趨勢。即便是我過節(jié)回家,我們三個人也很少交流,多數(shù)時間是我在自己的房間玩手機、看電視;一起吃飯也相顧無言,我媽甚至會自己端著飯菜去客廳吃。

  這算什么“家”呢?我想,如果我父母的關系能好一些,我是愿意回家并和他們多聯(lián)系的??晌矣钟X得,作為女兒,我可以甚至“應該”幫助改善他們的關系,但我過不了心里那關,邁不出第一步。我好像從小到大都不太向他們吐露心事,曾經有過幾次,但我媽似乎一點也不喜歡脆弱的我。他們不愿多談,我也就閉口不談了。

  物質上來說,我父母對我都很好,也沒做過傷害我的事,正因為如此,我難以理解為什么自己對他們這樣冷漠和對家如此疏離。這樣的家庭關系平時對我沒什么影響,但有時看到別人和父母那么親近,自己會羨慕,想到我們家的樣子就很失落。這樣的狀態(tài)該怎么調整呢?

 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盧曉慧回復:從來信的描述看,你和父母的關系疏遠由來已久,這種覺察源于和同學或同事的對比,但實際上,這種疏遠可能在更久之前就出現(xiàn)了,只是你沒發(fā)現(xiàn)。比如你說你母親不喜歡脆弱的你,真實的情況也許是你母親承載心理壓力、化解煩惱的能力有些不足,不愿意你向她傾訴,這導致你難以從她這里獲得理解和安慰,也就難以建立起親密、可交流互動的情感。久而久之,就可能發(fā)展出互不干涉、情感依賴性比較低的相處模式。

  造成這樣的局面本身不是你的錯,但從道德和理性上,你不愿責怪父母,所以在情感上譴責自己,覺得是自己“不孝”。但在我看來,這對你自己是不公平的,你不應該、也沒必要把責任全攬在自己身上。如你所言,父母關系不好,有他們自身的原因,不論是婆媳關系還是外遇,都是他們的問題,是他們婚姻的沖突,而你在不知不覺中,被他們的冷戰(zhàn)所傷。比如母親會獨自在客廳吃飯,過節(jié)期間彼此相顧無言,父母之間連裝裝樣子都懶得做,毫不掩飾對彼此的無視甚至厭惡。在這樣的家庭氣氛當中,沒有誰會流連忘返,都恨不得盡快逃離。父母的冷漠是指向彼此的,他們或許習慣了這樣的狀態(tài)。但不幸的是,回到家之后的你,卻需要繼續(xù)感受這種冷漠的氣氛,你是無辜的,卻被冷暴力波及而感到心寒。

  說這么多是希望你理解,你對家沒有歸屬感,是有原因的,且主要原因可能不在你,這一切不是你的錯。如果能破除這一層心理枷鎖,看清各方關系,逐漸理解自己、體諒父母、接納現(xiàn)狀,也許你能用更輕松的心態(tài)去看待家庭關系,甚至減少對家的抗拒。因為在巨大道德壓力下,你可能會本能地想逃避,讓關系越來越糟。在此基礎上,還建議你在自己和父母之間劃一道線,允許他們有自己的生活、有他們自己的互動方式,尊重他們的命運。你不必介入,更不應覺得調和他們的關系是你的責任。

  世上沒有完美的家庭,家家有本難念的經。家庭中的每一員,都需要學會接受家庭當下的狀態(tài),包括不和與不滿,不必執(zhí)著于“過去的美好”,這種留戀可能會讓你對家人有更多埋怨。成年后,盡量選擇精神獨立的活法,做自己最好的“父母”。那樣,你對自己、對家人的要求也許就沒那么高,能以成人的心態(tài)與父母相處,關系或許就會趨于和諧。

搜索